如何調節個人情緒及改善情緒問題?

與合資格的輔導師進行輔導

立即開始

以下是20個幫助您改善及調節情緒的重點提示,分為不同層面,便於您實踐:

一、 即時舒緩篇(當下情緒來襲時)

  1. 深呼吸與暫停: 當強烈情緒(如憤怒、焦慮)湧現時,立即「暫停」,並進行數次深長的腹式呼吸,專注於一呼一吸,打斷情緒的惡性循環。

  2. 離開現場: 在情緒即將失控前,暫時離開當下的環境(即使是幾分鐘),給自己一個物理上的冷靜空間。

  3. 感官接地法: 動用五感將自己拉回當下。例如,說出身邊「5個看到的東西、4個觸摸到的東西、3個聽到的聲音、2個聞到的氣味、1個可以嘗到的味道」。

  4. 自我安撫對話: 溫和地對自己說:「我現在感到很生氣/難過,這沒關係。」、「這只是一個情緒,它會過去的。」接納自己的情緒,而非否定它。

  5. 釋放身體緊張: 用力握緊拳頭再放開,或聳起雙肩再緩緩放下,透過身體的放鬆來釋放情緒的張力。

二、 認知調整篇(改變想法模式)

  1. 識別觸發點: 記錄下引發強烈情緒的事件與當下的想法,了解自己的「情緒地雷」在哪裡。

  2. 挑戰負面想法: 問自己:「這個想法100%真實嗎?」、「有沒有其他可能的解釋或角度?」避免陷入「非黑即白」或「災難化」的思考陷阱。

  3. 練習接納與不評判: 接納「人生本來就有起有落」的事實,允許自己與伴侶有不完美之處,減少因「事情不該如此」而產生的額外痛苦。

  4. 聚焦於可控之事: 將注意力從「無法控制的人與事」轉移到「自己能做什麼」上,重拾內在力量感。

  5. 培養感恩心: 每天睡前思考並記錄1-3件值得感恩的人事物,無論多微小,有助於大腦轉向關注積極面。

三、 行為習慣篇(長遠的情緒管理)

  1. 規律運動: 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),能有效釋放壓力荷爾蒙,產生令人愉悅的腦內啡。

  2. 確保充足睡眠: 睡眠不足會大幅降低情緒耐受度。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,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。

  3. 健康飲食: 減少高糖、高油及加工食品,多攝取蔬果、全穀物和優質蛋白質,穩定血糖有助於穩定情緒。

  4. 建立生活儀式: 為自己安排固定的放鬆時段,例如早晨一杯咖啡的靜謐時光、睡前閱讀、週末的小遠足,為生活提供穩定感。

  5. 限制資訊攝取: 適度遠離令人焦躁的新聞或社交媒體,避免情緒被不斷牽引與消耗。

四、 人際連結與專業協助篇

  1. 尋求情緒支援: 與值得信賴的伴侶、家人或朋友坦誠分享感受。「說出來」本身就有極佳的療癒效果。

  2. 學習有效溝通: 在情緒平穩時,練習以「我」為開頭的句子表達感受與需求(例如:「當...發生時,我感到...,我希望...」),減少指責與衝突。

  3. 培養個人興趣: 投入一項能讓自己專注並感到快樂的嗜好,這能提供情緒的出口與成就感。

  4. 練習正念冥想: 每天花10-15分鐘,透過正念冥想練習,不帶評判地觀察自己的思緒與情緒,提升對情緒的覺察力與調節能力。

  5. 尋求專業輔導: 當發現自己無法獨力應付情緒,或情緒已嚴重影響生活、工作與關係時,勇敢地尋求心理諮商或輔導。這不是軟弱,而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。

核心提醒: 情緒管理是一個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,而非一蹴可幾。請對自己保持耐心與溫柔,每次小小的嘗試,都是在為您的情緒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

無論是工作還是感情上,我一直都感到自卑。結果我因此錯過了很多很多的機會。我感到在事業和感情上,我都一無所成。朋友介紹下遇到了如鹰咨询, Esther很理解我的問題,每次都認真聆聽我的痛苦。她教會我如何每天感恩,在不同的事情中找到自己的意義和長處。我現在感到更有自信,一切更有希望。無論是工作還是感情上,我一直都感到自卑.

Lily小姐

香港